朱时茂陈佩斯对比悬殊:一个身家已过亿,一个活成倪萍预测的样子
发布日期:2025-08-03 19:28 点击次数:153
当年春晚舞台上最火的那对老搭档,现在一个兜里票子多到数不清,一个日子过得跟普通人没啥两样,身家差了足足一百倍。有意思的是,听说那个有钱的,心里还偷偷羡慕着没钱的呢。
从1984年到1998年,朱时茂和陈佩斯这哥俩可把春晚的舞台给占严实了,差不多火了十多年。那会儿春晚舞台灯光一亮,大家伙儿就知道,准是这俩活宝要出来逗乐子了。
现在要是在网上聊起这俩人,评论区里总有那么一句:一个开着劳斯莱斯住着大别墅,一个扛着锄头住山脚下,你说这俩人谁活得更舒坦、更快乐呢?
咱先把家底亮出来瞅瞅。
查企业信息的软件上显示,朱时茂名下有14家公司,电影电视、饭馆子、培训班啥行业都有,这些公司加起来的注册资本超过2亿。
有专门研究财经的博主扒过他的底细,保守估计啊,他手里能随便调动的钱就得在5亿往上。
再看陈佩斯这边,你去工商系统里扒拉半天,也就找到一家文化工作室,给员工交社保的就6个人,一年的收入撑死了不到800万。
这数字上的差距,简直比他俩小品里的台词还要直白,一眼就能看明白。
再往前倒腾倒腾老事儿。
1999年那会儿出了个版权官司,央视国际没经过他俩同意,就继续卖他们演的小品光盘。这哥俩脾气也上来了,一怒之下就把央视国际给告了。
官司倒是打赢了,可他俩也等于丢了饭碗,春晚的舞台上从此就换了别人。
好多人只记得他们赢了官司,却忘了当时还拿到了33万的赔偿款。
那年头北京房价也就三千多块一平米,33万啊,在三环边上买个小两居室妥妥的。可惜啊,后来也没去买房,拿到钱之后,俩人就各奔东西,走了不同的路。
朱时茂搞生意的路子其实也不复杂:先是投资拍电影,后来又开起了连锁火锅店,疫情那阵子又盯上了预制菜这个行当。
开饭馆来钱快是快,可拍电影赔本也赔得快,这么一折腾,居然没怎么亏。
他那火锅连锁店最火的时候开到了67家,背后的股东名单里甚至还有上市公司。
他私下里跟朋友聊天时说过,拍戏这活儿太累人了,开餐馆多好,坐着就能数钱,这多划算。
陈佩斯走的路呢,说远也远,说窄也窄。
离开电视圈之后,他就天天扎在剧场里琢磨话剧,北京的话剧舞台差不多都快被他包圆了。
他那《戏台》《阳台》两部话剧的票,被票贩子炒到两千块一张。外人都以为他这下可挣大钱了,结果呢,他把大部分收入都投进了喜剧学员班。
招生简章上写得明明白白:三个月的课程收费三万八,管吃管住,保证给找工作,但能不能火就看你自己了。
学员里头,有的学完去横店当群众演员,有的回老家接了家里的水果摊生意。
记者问他这么干图个啥,他回答得特简单:就图个心里痛快。
现在只要有两人同框的照片出来,网上立马就炸开锅。
有人说朱时茂看着像发了财的老板,肚子圆滚滚的,脖子也粗了。
也有人说陈佩斯脸上都是皱纹,看着就过得挺辛苦。
其实去探班的粉丝拍到过他们私下里的样子:朱时茂在饭局上还喜欢模仿当年“吃面条”的桥段,逗得一桌子人笑得连盘子都快端不稳了;陈佩斯在山头上晒得黝黑,他儿子喊他爹回家吃饭,他扛着锄头还跟邻居唠嗑呢,笑得那叫一个开心,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只能看见牙。
这种日子过得怎么样,可不是用有钱没钱那把尺子能衡量的。
你去问问身边四十岁以上的人,十个里头有九个都能背出《主角与配角》里的台词。
大家根本不在乎谁开豪车住大房,在乎的是当年记忆里那个胖子和瘦子,是真的把自己给逗乐过。
观众对他们的这份感情啊,比股票值钱多了,股票还能跌停呢,这份感情可不会。
三十年后再把这俩人放一块儿比谁赢了,本身就是个没啥意义的问题。
最后再补个事儿:2024年初的时候,朱时茂悄悄去了陈佩斯的剧场,戴着个鸭舌帽坐在最后一排,看完演出没打招呼就走了。
剧场工作人员说,他在剧场门口站了有五分钟,抽了根烟,然后就上了商务车离开了。
那一晚上,他也没发朋友圈,也没上啥热搜。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