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调通告全球,与巴基斯坦联手开发石油,巴铁:没告诉中国
发布日期:2025-08-06 22:18 点击次数:191
石油钻机扎进俾路支省地层,打出的不止是黑金,更是大国角力的火星。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的宣言如同惊雷:“我们刚刚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美巴将共同开发巴方庞大的石油储备!” 就在几小时前,巴基斯坦外长达尔结束访美行程,却对合作细节三缄其口。
更耐人寻味的是,伊斯兰堡竟未向北京提前通气——而此时中国投资的瓜达尔港炼化厂,正源源不断产出汽柴油。
突袭式合作,资源牌背后的三重迷雾
美巴协议签署得悄无声息,却处处透着政治算计。协议核心内容直到特朗普发帖才曝光:美国石油公司主导勘探,巴基斯坦获得对美出口关税从29%降至19%的优惠。这种“先斩后奏”的操作,引发外界对合作透明度的质疑。
地质数据更让专家直摇头。巴基斯坦已探明石油储量仅2.34亿桶,全球占比不足0.021%,排名50位开外。2019年埃克森美孚耗巨资钻探至5500米深一无所获的惨痛教训犹在眼前。如今美国高调宣称开发“巨型油田”,被业内人士视为地质豪赌。
协议签署时机更显蹊跷。就在前一天,美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斯塔夫特在国会放话:“必须让美企成为哈国矿产首选合作伙伴,把中企挤出去!” 东西两线同步出手,暴露了华盛顿的全局谋算。
美国执棋,能源布局剑指中国命脉
特朗普一句“未来巴基斯坦或向印度卖油”,彻底暴露战略底牌。此时美国刚对印度加征25%关税,转手拉拢巴基斯坦,意图在南亚制造“美-巴-印”三角张力。
俾路支省成为博弈焦点。这里不仅是中巴经济走廊核心区,更是瓜达尔港所在地——中国突破马六甲困局的战略支点。美国石油公司在此落子,相当于在中国能源动脉旁插入导管。
更深层的围堵在资源领域同步展开。哈萨克斯坦占中国稀土进口的35%、铀矿供应的40%,而美国大使公然要求哈国“优选美企”。从巴基斯坦油田到哈萨克矿山,对华资源包围网已悄然张开。
巴铁平衡术,美元与发展的艰难抉择
巴基斯坦的转向实为生存所迫。该国85%石油依赖进口,外汇储备仅够支撑1.8个月。当美国带来适配原油品质的页岩开采技术——这正是中国尚未完全攻克的领域——伊斯兰堡难以拒绝。
军方动向却透露玄机。协议签署当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正在北京验收歼-35A隐身战机。巴总理谢里夫同步声明:“巴中关系是外交政策基石”,安抚意味明显。
这种“经济靠美、安全靠中”的平衡术,源于惨痛教训。2001年反恐战争后,美国给予巴基斯坦110亿美元援助,其中70%被指定用于军事反恐,而非经济建设。相较之下,中巴经济走廊已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建成电站占巴全国发电量30%。
中国破局,陆上能源动脉静默成型
面对美国的进逼,中国展现出惊人定力。在瓜达尔港,200万吨原油储罐正拔地而起,配套炼化厂采用中国智能控制系统,“去中国化”成本陡增。中巴签署的“能源联营协议”更明确中方保留51%作业权,牢牢掌握技术标准。
更大棋局在中亚展开。中国联合伊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建“资源命运共同体”,掌握稀土精练环节定价权。中哈核燃料加工厂2022年投产后,今年7月再签核能研发协议;俄军驻守塔吉克斯坦201基地提供安全托底——能源同盟版上合组织已然成型。
当美国页岩油技术遭遇中国基建生态,真正的胜负手在于发展模式。正如巴基斯坦参议员穆沙希德所言:“美国给我们枪,中国给我们路。枪会生锈,而路才能致富”。
写在最后
伊斯兰堡街头,中国承建的橙线地铁呼啸驶过美国援建的学校旁;俾路支荒漠中,中企建设的风电场与美资钻井平台遥相对望。两个大国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交织,却指向不同的未来:一方留下钻探后废弃的井架,另一方栽下连通城市的电缆。
当美国大使扬言“挤走中企”时,哈萨克斯坦的铀矿精炼厂正将黄色蛋糕运往中国核电站;当特朗普畅想“巴油销印”时,中巴经济走廊的卡车仍满载货物穿越兴都库什山脉。地缘博弈的胜负从不在协议签署台决出——而在谁建的医院点亮更多手术灯,谁铺的铁轨承载更多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