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摆脱对华稀土依赖,五角大楼4亿美元下场,中方管控随即升级
发布日期:2025-08-02 06:43 点击次数:99
各位关注国际局势的朋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资源就是国家发展的命脉,而稀土,无疑是这命脉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稀土,那些高科技产品、先进武器装备都将陷入瘫痪。最近,围绕稀土展开的一场激烈博弈正在上演,美国五角大楼豪掷4亿美元亲自下场,而中方也迅速做出反应,管控随即升级。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让我们一探究竟。
美国“亲自下场”:五角大楼4亿美元投资,试图重构本土稀土产业链
美国国防部可是下了血本,拿出4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MPMaterials的可转换优先股,摇身一变成为其最大股东。这还不够,未来还可能继续购入普通股,甚至注入数十亿美元长期投资。同时,摩根大通和高盛也来凑热闹,联合提供11.5亿美元融资,全力支持该公司扩建重稀土分离产能。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推动MPMaterials在美国建设第二座稀土磁铁工厂,预计2028年投产,届时年产能能达到1万吨,妄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稀土(资料图)
美国为啥这么着急呢?原来,美国虽有自己的芒廷帕斯矿,但本土产能实在太弱,年需求约3.5万吨,自己只能满足20%,80%都得靠进口,而且超60%来自中国。所以,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自己的供应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美国的困境:本土产能薄弱,“去中国化”举步维艰
美国这想法是挺好,但现实却很残酷。他们本土产能薄弱得很,就算MPMaterials2028年新工厂投产,年产能也就1万吨,这点产量对于美国年需求3.5万吨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覆盖全部需求。
而且,美国还试图通过泰国、墨西哥等“第三国”转口中国稀土。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美国从两国进口3834吨锑氧化物,超此前三年总和。可中国哪能让他们得逞,迅速收紧管制,对泰国锑出口4月峰值后骤降90%,墨西哥出口归零,直接切断了他们的“偷运”链条。
中国的反制:从稀土“灵活调控”到锑锗“精准打击”,管控体系全面升级
中国在稀土管控方面那可是相当有策略。2025年6月,中国稀土出口量强劲反弹,恢复对美欧供应,缓解了西方短期焦虑。但对锑、锗等“次关键矿产”实施严格管制,6月锑、锗出口量较1月分别暴跌88%、95%,直接切断美国高端制造与军工供应链。
中国这稀土管控采取的是“双轨策略”,核心资源(稀土)动态调节,战略资源(锑锗)精准打击。既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资源,又保证反制手段有效。而且,中国还加强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自2024年12月起就开始了,2025年上半年侦办多起非法出口案件,抓获走私嫌疑人,形成了“出口-转口”全链条管控能力。中国也明确表态,若第三国协助美国“偷运”关键矿产,将同步限制对其同类产品的出口,把漏洞堵得死死的。
稀土(资料图)
战略对比:美国的“急功近利”与中国的“长期布局”
美国这“去中国化”的操作,明显是“急功近利”。他们想通过投资、立法、《国防生产法》,还有地缘争夺(美乌矿产协议、染指格陵兰岛)快速构建本土供应链,却忽视了稀土加工技术的复杂性和产业链协同效应。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分离、冶炼、应用体系,美国想追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前莫利矿业CEO马克·史密斯都说:“西方建立稀土加工能力需10-20年,成本超万亿美元,人才缺口巨大。”
再看看中国,不仅控制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还主导全产业链,更有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中国拒绝“资源陷阱”,不依赖单一资源,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稀土(资料图)
未来展望:博弈长期化,合作共赢是唯一正道
美国五角大楼这4亿美元投资,说白了就是他们“焦虑”的爆发。就算工厂建成了,美国短期内还是得依赖中国市场,根本无法摆脱“中国依赖”。
中国则凭借“精准管控+开放合作”,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避免了零和博弈。中国会继续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推动全球化合作,成为全球关键矿产领域的“稳定锚”。这场稀土博弈,说到底不是“谁控制资源”的问题,而是“谁能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对中国来说,只要避免“资源陷阱”,强化技术创新和市场优势,就能在全球产业革命中站稳脚跟。毕竟,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道,美国要是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陷入如今的困境。
总之,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还在继续,未来的走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应对措施,已经让美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资源领域的实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