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中美谈判关键时刻,特朗普派团突访华,美方放低姿态释放信号

发布日期:2025-08-04 10:06    点击次数:91

这几天中美贸易的事儿又闹得沸沸扬扬的,就在7月28号那天,中美两国的高层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关起门来聊了五个多小时。这已经是他们第三轮面对面的谈判了,前两次分别在5月的日内瓦和6月的伦敦。重点是想把5月中旬谈成的那个90天关税休战期再延长一下,本来到8月12号就到期了。要是不续上,关税又得蹦到三位数,那全球供应链得乱成一锅粥。特朗普那边呢,刚上台没多久就把关税当武器使劲挥舞,现在看起来有点收敛的意思,突然派了个美国企业的代表团跑到北京去谈合作,还冻结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这事儿让不少人觉得美方在放低身段,想赶紧稳住局面,避免跟中国彻底闹僵。

先说说背景吧,这贸易战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始了,但这次第二任上台后玩得更大。2025年1月他就职后,没几个月就宣布对全球进口加10%的基础关税,对中国等国更高,最高到145%。理由是减少贸易赤字,保护美国制造业,还指责中国不公贸易和没管住芬太尼出口。中国也没闲着,反手就加关税,还停了稀土出口,这玩意儿对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至关重要,比如F-35战斗机的部件就离不开它。美国87%的重稀土靠中国,这下子美国企业急了,像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公司供应链直接卡壳。5月在日内瓦,双方好不容易达成初步协议,把关税降到30%和10%,稀土供应恢复,英伟达的H20芯片也能卖给中国了。但这只是临时停火,核心问题没解决,比如美国想让中国多买美国货,改改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中国则要美国别用国家安全当借口打压华为和TikTok。

7月28号的会谈就是在这种剑拔弩张但又想缓和的氛围下开的。美方带队的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这俩人都是特朗普的亲信,之前在第一任期就参与过对华关税制定。中国那边是副总理何立峰领衔。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当东道主,提供场地,算是中立第三方。谈的内容挺具体,主要围绕延长关税休战期、放松高科技出口管制、中国稀土供应保障、还有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买石油的事。美国特别在意稀土,因为国防工业离不开,中国控制全球大部分供应。美方还想管中国买油的事,威胁加100%的惩罚关税,但中国态度硬,说这是自家战略需要,而且几个月没买美国石油了,美方牌其实不多了。中国则要求美国彻底取消芯片和EDA软件的出口限制,别再拿安全说事儿打压中国企业。

有趣的是,就在会谈开始前,特朗普政府突然有点软化的迹象。他们批准英伟达恢复对华卖H20芯片,还暂停了某些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禁令。这被视为营造好气氛的举动。更直接的是,一个由波音、联邦快递和苹果等美国大公司高管组成的商务团突然飞到北京。7月28号前后,他们在北京跟中国工业部长会面,聊飞机销售、物流合作和市场开放的事儿。这团人不是政府官员,但明显是特朗普默许的,目的是推动实际合作,修复因关税中断的生意链。波音想卖更多飞机,苹果中国市场占收入大头,一直在游说华盛顿松绑。联邦快递也想扩展物流网络。这趟来华被外界解读为美方放低姿态,因为之前特朗普一直强硬,现在主动派企业代表来谈,等于承认企业压力大,得给中国点甜头才能继续谈判。

为什么说美方放低姿态呢?看看特朗普的整体策略就明白了。他上台后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欧盟、日本、越南、印尼这些国家都挨了,但很快就签协议了。比如7月27号在苏格兰,特朗普跟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签了协议,欧盟接受15%的关税,还承诺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这让特朗普尝到甜头,但对中国不一样,中国经济体量大,稀土是王牌,特朗普知道硬来会两败俱伤。金融时报报道说,美方官员被警告别对北京太强硬,避免破坏 Stockholm 会谈。特朗普自己也在 Truth Social 上说,跟中国协议快成了,还提到邀请他访华,可能很快见面。这话听起来像在给台阶下,之前他还叫嚣要总关税55%,现在降调了。白宫官员也说,延长休战期是选项,最终特朗普拍板,但贝森特在会后说谈判建设性,暗示不会拒绝。

会谈结束后,7月29号,双方没宣布大突破,但同意寻求延长90天休战期。贝森特和格里尔在斯德哥尔摩对记者说,会议积极,但得回华盛顿请示特朗普。中国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也说,双方认识到稳定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警告,贸易战升级会拖累全球增长,2025年预测从2.7%降到2.3%。美国企业游说集团压力山大,英伟达和特斯拉中国市场占收入20%以上,一直催政府让步。中国暂停了对杜邦的反垄断调查,这公司五分之一收入靠中国,也算释放善意,但随时能重启。

长远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特朗普想维持美国技术霸权,中国坚持资源自主,核心矛盾还在。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乱哄哄的,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签协议,让全球市场晃荡不定。福布斯估他净资产51亿,但贸易战让他个人生意也受影响,比如酒店和高尔夫球场。贾米森·格里尔这人,早年在海军服役,后搞贸易法,第一任期就帮特朗普制定关税,现在重返岗位,主张强硬但实用。乌尔夫·克里斯特松作为瑞典首相,推动北约加入,国防开支增到GDP2%,在国际调解上活跃,这次主持会谈体现瑞典中立地位。

企业层面,美国公司急了。波音在北京推销737机型,强调燃油效率,但中方要美方先取消航空设备限制。苹果高管聊市场竞争,中国承诺公平对待外资,但前提是美方别管太多。特斯拉中国工厂产量占全球一半,埃隆·马斯克公开说,中国市场太重要,得放松管制。稀土问题最棘手,美国想保证重稀土供应,中国从5月起收紧审批,这直接影响新能源车和导弹生产。中国还要求美国别干预从俄伊买油,这关乎能源安全,美国威胁关税,但中国几个月没买美油,实际执行难。

全球反应呢?瑞典首相说,这次在瑞典谈已经是积极进展。欧盟和日本观察着,怕中美和好后自己吃亏。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和印尼,已跟特朗普签协议,接受15-20%关税,换取市场准入。特朗普策略是先压小国,再围中国,构建反华贸易联盟。但中国经济韧性强,出口导向虽有问题,但国内消费在慢慢转。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欢迎对话,说是去升级化步骤。

总的来说,这次会谈显示美方在调整策略,派企业团来华,冻结出口管制,等于承认硬扛不行,得谈。分歧深,美想技术优势,中国要资源控制,拉锯战还会打。普通人看,这贸易战伤经济,涨物价,美国户均多掏1300刀关税税。希望双方多点诚意,别让老百姓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