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30万拍下宾利拍车,却发现车体偏重,拆下座椅后他傻了
发布日期:2025-08-19 08:02 点击次数:167
"你们这是欺诈!这车明明有问题!"
陈志华脸色涨红,一拍桌子站起身来。
"陈先生,您冷静点,合同上写得很清楚,拍品售出概不退换。"
"什么概不退换?这车开起来跟拖拉机一样,油门踩到底都跑不起来!"
王磊翻开档案,"可车辆检测报告显示一切正常,没有问题。"
"那为什么这么重?开了三天,感觉像拉着几个人!"
陈志华咬牙切齿,"你们必须给我个说法!"
"先生,豪车本身就比普通车重..."
"重个屁!我开了二十年车了,这绝对不正常!"
01
四天前的拍卖会现场还历历在目。
华东汽车拍卖中心人声鼎沸,陈志华坐在第三排,手里紧握着号牌。
做了二十年装修生意,他终于攒够钱想买辆像样的车。
从街边的小包工头干到现在拥有三十多个工人的装修公司,陈志华深知这一路的不易。
"下面拍卖的是2019年宾利飞驰,起拍价25万。" 拍卖师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
陈志华眼前一亮,这款车市场价至少80万,25万起拍简直是捡漏。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车况,银灰色的车漆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外观几乎全新,内饰的真皮座椅也没什么磨损。
拍卖师继续介绍:"这辆车来自个人委托,行驶里程3.2万公里,有完整的保养记录,各位可以先看看资料。"
陈志华翻看着资料,车辆信息很完整,前车主叫宋建国,58岁,是个生意人。
保养记录显示这车一直在车店保养,从未出过事故。
"25万一次!"
"26万!" 一个戴金链子的中年男人举牌。
陈志华打量了一下这个人,穿着名牌西装,手腕上戴着劳力士,一看就是有钱人。
"27万!"
陈志华心里盘算着,这些人都比他有钱,但他志在必得。
他咬咬牙,举起了手中的牌子:"28万!"
金链子男人又举牌:"29万!"
竞拍越来越激烈,价格很快攀升到30万。
陈志华看了看银行卡余额,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他把积蓄都投在了这里,如果再加价就真的没钱了。
"30万一次!30万两次!" 拍卖师高举拍卖锤。
会场突然安静下来,其他竞拍者似乎都放弃了。
"30万三次!成交!" 拍卖锤重重落下。
陈志华长舒一口气,心跳还在加速。
30万拍下80万的宾利,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兴奋地站起来,接受周围人羡慕的目光。
旁边有人小声议论:"这小子运气真好,30万就拿下了。"
"是啊,我都准备出到35万了,没想到他们都放弃了。"
02
办完手续,陈志华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自己的新车。
王磊带着他来到停车场,远远就看到那辆银灰色的宾利静静停在那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陈先生,恭喜您!"
王磊递过车钥匙,"这车成色确实不错,您眼光真好。前车主很爱惜,从来不让别人开。"
陈志华接过钥匙,激动地绕着车走了一圈。
车漆光亮如新,轮毂也没有刮痕,确实像刚出厂的一样,他蹲下身检查底盘,没有任何磕碰痕迹。
"前车主为什么要卖车?" 陈志华好奇地问。
王磊犹豫了一下:"听说是...身体不好,急需用钱。我们也不好多问,客户的隐私嘛。"
打开车门,内饰的真皮座椅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陈志华坐进驾驶位,感受着这豪华的内饰。
方向盘手感极佳,真皮包裹得严严实实,中控台的木纹装饰典雅大气,按键的手感也很扎实,后排空间宽敞,座椅柔软舒适。
陈志华想象着以后接客户时的场景,开着宾利去工地,那排场绝对不一样。
"我能先试试车吗?" 陈志华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您已经付款了,就算试出问题也..."
"没事,我就是想感受一下。" 陈志华摆摆手,启动了车子。
发动机声音很小,几乎听不到。
这就是豪车的魅力,静音效果做得极好。
陈志华轻踩油门,车子缓缓向前移动。
奇怪的是,车子的反应比他想象中要迟钝一些。
他又踩了踩油门,感觉车辆异常厚重,像是在拖拽什么东西。
"这车怎么感觉有点..." 陈志华皱了皱眉头。
"怎么了?" 王磊关切地问。
"没什么,可能是我太久没开豪车了。" 陈志华笑了笑,心想可能是宾利本身就比较重吧。
他把车开出停车场,在附近转了一圈。
确实感觉车子很重,但想到这是宾利,用料厚重也正常。
03
开车回家的路上,陈志华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这辆宾利的加速明显不正常。
他踩下油门,转速表上升,但车速提升却很缓慢,感觉像是在拖着什么重物。
在市区的红绿灯路口,陈志华特意和其他车比了比。
一辆普通的凯美瑞和他几乎同时起步,结果竟然比他先到达下一个路口。
"这不对啊..." 陈志华自言自语,"宾利的动力不应该这么差。"
他记得在汽车杂志上看过,这款宾利的发动机,马力超过500匹,百公里加速只要4.8秒。
可现在这个加速表现,连普通轿车都不如。
路过一个加油站,陈志华停下来想了想,决定先加满油,测试一下真实油耗。
加油员是个小伙子,看到宾利后眼睛都直了:"哇,老板,这车得多少钱啊?"
"不贵,二手的。" 陈志华没有多说。
"这车真漂亮,我什么时候也能开上这样的车就好了。" 小伙子羡慕地说。
加满油花了600多块,陈志华看着油表,心里盘算着一会儿测试油耗。
回到家,妻子李娟正在厨房做饭,听到车声,她擦着手走了出来。
"哟,这就是你说的宝贝疙瘩?"
李娟围着宾利转了一圈,"看起来挺气派的,比咱们那辆卡罗拉强多了。"
"30万买的,值了!" 陈志华拍拍车门,但心里还是有些疑虑。
"开起来怎么样?"
"还行吧..." 陈志华犹豫了一下,"就是感觉有点重。"
"豪车嘛,肯定比普通车重。" 李娟不以为意,"人家用料好,安全性高。你想太多了。"
儿子陈浩从房间里跑出来,看到宾利激动得不行:"爸,这车太帅了!同学们看到肯定羡慕死了!"
"好好学习,以后你也能买更好的车。" 陈志华摸摸儿子的头。
当晚,陈志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白天开车的感觉一直在脑海里重复,那种异常的厚重感让他很不安。
他起身上网查了查这款宾利的技术参数,车重2.3吨,确实比普通轿车重不少。
但动力参数显示,这车的加速性能应该很出色才对。
"难道真的是我的心理作用?" 陈志华自我怀疑着。
04
第二天一早,陈志华决定再仔细试试车。
他把车开到附近的环路上,这里车少,可以更好地测试车辆性能。
踩下油门,发动机声音正常,但加速依然迟缓。
陈志华看了看仪表盘,转速上升正常,但车速提升就是慢。
他找了个空旷的路段,把车停下来,仔细听了听发动机的声音。
声音很平稳,没有异响,变速箱换挡也很平顺,没有顿挫感。
"到底是哪里不对?" 陈志华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验证,他特意找了个加油站,把油箱加满,然后开始计算油耗。
开了50公里后,陈志华再次到加油站加油。让他吃惊的是,竟然加了8.5升油!
"50公里8.5升,百公里油耗17升!" 陈志华算了一下,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油耗比官方数据高出了近一倍!宾利虽然是大排量车,但也不应该这么费油。
陈志华立即掏出手机,拨通了拍卖行的电话。
"王经理吗?我是陈志华,那个买宾利的。"
"陈先生,您好!车子还满意吗?"
"不满意!这车有问题!" 陈志华压着火气,"油耗异常高,加速也不正常。"
"您先别急,豪车的油耗确实会高一些..."
"高一些?这是高了一倍!" 陈志华打断了他,"百公里17升,这正常吗?"
"这个...可能是您的驾驶习惯问题,或者路况原因。"
"驾驶习惯?我开了二十年车了!" 陈志华越来越生气,"我要求退车!"
"陈先生,这个...按照拍卖规则,成交的车辆是不能退的。"
"什么狗屁规则!你们这是欺诈!"
05
挂掉电话,陈志华气得直跺脚。
30万啊,这可是他大半年的利润!
不行,必须弄清楚这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陈志华想到了老刘,他是附近修车厂的老师傅,技术过硬,人也实在。
两人认识十多年了,老刘给陈志华的车保养过很多次。
"刘师傅,帮我看看这车,感觉有些不对劲。" 陈志华把车开进修车厂。
老刘正在修一辆奥迪,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到宾利时眼睛都直了:"我的天,志华,你发财了?买宾利了?"
"别提了,30万拍的,但是开起来有问题。" 陈志华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老刘围着宾利转了一圈,啧啧称赞:"好车啊!这车新的得80多万吧?你真是捡到宝了。"
"捡什么宝,这车有毛病。" 陈志华苦笑道,"油耗高得吓人,加速还慢。"
老刘皱起眉头:"油耗高,加速慢?这确实不正常。宾利虽然重,但动力强劲,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你帮我看看,到底哪里有问题。"
"行,我先看看发动机。" 老刘拿出工具,打开了引擎盖。
发动机舱很干净,各个部件都井然有序。
老刘仔细检查了发动机各个部件,从空气滤清器到火花塞,从喷油嘴到节气门,每个零件都仔细查看。
然后他连接了电脑,读取车辆的故障码。
"奇怪,发动机没有任何故障码。" 老刘摇摇头,"各项数据都显示正常。"
"那为什么会这样?" 陈志华急了。
"我再看看其他地方。" 老刘走到车后,"先检查排气管,看看有没有堵塞。"
排气管很正常,没有异物堵塞。
老刘又检查了传动系统,从变速箱到传动轴,都没发现问题。
"我把车升起来,看看底盘。" 老刘操作升降机,把宾利举了起来。
趴在车底下,老刘用手电筒仔细检查了底盘的每个部位。
悬挂系统、刹车系统、排气系统,所有部件都没有异常。
"真奇怪了。"
老刘爬出来,满脸疑惑,"从技术角度看,这车一点毛病都没有。发动机运转正常,传动系统也没问题,底盘更是完好如初。"
"那为什么这么重?为什么油耗这么高?" 陈志华几乎要抓狂了。
老刘想了想:"会不会是车内有什么东西?比如后备箱?"
他们打开后备箱,里面很干净,除了一个备胎和一些随车工具,什么都没有。
"前排座椅下面呢?" 老刘提议。
前排座椅可以前后左右调节,他们把座椅调到各种位置,用手电筒照射座椅下的空间,也没发现异常。
"后排座椅看看?" 老刘又提议。
后排座椅是固定的,但可以看到座椅下面的一些空间。
他们趴在地上用手电筒照射,也没看出什么问题。
"实在是想不出原因了。" 老刘挠挠头,"要不你再去其他修车厂看看?"
06
接下来的几天,陈志华几乎跑遍了附近所有的修车厂。
海天汽修、精诚汽车服务、万通修理厂,每个师傅的结论都一样:车没问题。
有个师傅还笑着说:"老兄,你这是强迫症啊。宾利就是重,油耗就是高,这很正常的。"
但陈志华知道不正常。
他专门上网查了其他宾利车主的反馈,大家的油耗都在11-13升之间,没有人像他这样高达17升的。
最后,他决定去宾利专卖店,那里应该最权威。
这家店位于市中心的豪车一条街,装修得金碧辉煌。
陈志华开着车进去时,几个销售员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先生,您需要什么服务?" 一个年轻的销售员问道。
"我这车有问题,想检测一下。" 陈志华说明了情况。
销售员看了看车,又看了看陈志华,似乎在评估他的消费能力:"这是19年的飞驰,不是在我们这里买的吧?"
"二手车,但有问题。" 陈志华简单解释。
"那您需要付费检测,收费标准是..."
"多少钱都行,只要能找出问题。" 陈志华咬牙道。
技师用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从电子系统到机械部件,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整个过程花了三个小时,陈志华在休息区里坐立不安。
最终,技师拿着检测报告找到了陈志华。
"陈先生,您的车确实没有任何故障。"
技师拿着厚厚的检测报告,"我们用了最先进的诊断系统,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从电子系统到机械部件,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那油耗为什么这么高?" 陈志华不死心。
"这个..." 技师犹豫了一下,"可能是您的驾驶习惯问题,或者路况原因。也有可能是燃油质量不好。"
"不可能!" 陈志华坚持己见,"我用的都是97号汽油,在中石化加的!"
技师无奈地摇摇头:"那我们也找不出原因了。从技术检测来看,您的车真的没有问题。"
陈志华花了2000块钱检测费,但还是没有答案。
07
回家的路上,陈志华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所有人都说车没问题,但他明明感觉有问题。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李娟看着愁眉苦脸的陈志华,心疼地说:"算了,车能开就行,别瞎折腾了。你都快成神经病了。"
"30万呢!"
陈志华重重地放下茶杯,"这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我辛辛苦苦干了半年才攒下这些钱!"
"那你想怎么办?都检查过了,人家专业技师都说没问题。"
"我总觉得不对劲。"
陈志华站起身,在客厅里来回踱步,"这车肯定有问题,只是没找到而已。"
"那你还想怎么查?"
陈志华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要把这车彻底拆开看看!"
"你疯了?" 李娟吓了一跳,"那得花多少钱?而且拆了还能装回去吗?"
"不把这事弄清楚,我睡不着觉!"
陈志华拍着桌子,"就算拆坏了,我也认了!"
"你这是钻牛角尖!" 李娟急了,"30万买个车,你又要花钱去拆,这不是越陷越深吗?"
但陈志华已经下定决心,他是个倔脾气,认准的事情绝不回头。
08
第二天,陈志华再次找到老刘。
"刘师傅,我想把座椅拆下来看看。"
"拆座椅?" 老刘愣了一下,"那可是真皮座椅,万一弄坏了..."
"没事,我承担责任。" 陈志华咬牙道,"我就不信找不出问题在哪里!"
老刘看着陈志华坚决的表情,又看了看那辆宾利,心里也有些好奇。
这车确实有些蹊跷,既然技术检测都正常,那问题可能真的在其他地方。
"行,那我帮你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拆坏了可别怪我。"
"不会的,刘师傅您技术好。" 陈志华连忙说道。
"而且拆座椅的工时费..."
"钱不是问题,您尽管拆!"
老刘点点头,开始准备工具。
拆汽车座椅需要专业工具,螺丝刀、套筒扳手、撬棒等一应俱全。
"先从前排开始吧。" 老刘说道。
前排座椅有电动调节功能,需要先断开电源线,老刘小心翼翼地拆开连接线,然后开始拧螺丝。
宾利的座椅固定得很牢,每个螺丝都拧得很紧。
老刘用了很大力气才把螺丝一个个拧开。
"这座椅真沉!" 老刘费力地抬起前排座椅,"少说也有五六十斤。"
座椅拆下来后,他们仔细检查了座椅下面的空间。
除了一些电线和调节机构,确实没有什么异常。
"前排没问题,看看后排。" 陈志华说。
"后排座椅更麻烦。"
老刘擦了擦汗,"后排座椅是一体式的,而且固定点更多。"
"不管多麻烦,都要拆!" 陈志华的语气很坚决。
老刘无奈,只能继续干活。
后排座椅的固定方式更复杂,有的螺丝在很隐蔽的位置,需要摸索才能找到。
"这个螺丝在座椅靠背后面,需要先把靠背拆下来。" 老刘说着,开始拆卸座椅靠背。
拆靠背的过程很繁琐,需要先拆掉头枕,再拆掉固定扣,最后才能取下靠背。
"好了,现在可以拆座椅底垫了。" 老刘找到了固定座椅底垫的螺丝。
随着螺丝一个个被拧开,座椅开始松动。老刘用力向上一抬...
座椅缓缓掀起,露出了下面的空间。
陈志华和老刘同时愣住了。
座椅下面,密密麻麻地塞满了什么东西。
"这...这是..." 老刘的声音在颤抖。
陈志华用手电筒照过去,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那是一捆捆用橡皮筋扎着的百元钞票!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几乎把整个座椅下的空间都填满了!
"天啊..." 陈志华手抖得连手电筒都拿不稳。
在钞票的最上层,还压着一个白色的信封,上面用黑色签字笔写着几个字。
老刘伸手想去拿那个信封,但陈志华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
"等等!" 陈志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修车厂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还有人在大声说话。
陈志华和老刘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意识到情况可能远比想象中复杂。
当陈志华颤抖着手拿起那个信封时,他看到的画面让他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09
信封上写着一行字:"给有缘人"。
陈志华的手抖得厉害,几乎撕不开信封。
老刘在一旁也紧张地咽着口水,两人都意识到这件事远不简单。
"先把门关上。" 老刘低声说道,快步走到修车厂门口,把卷帘门拉了下来。
陈志华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里面是几张信纸。
信纸是高级的米黄色信纸,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一封长信: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你已经发现了我的秘密。这些钱总共是480万,都是我的血汗钱。
我叫宋建国,今年58岁,在东城区开了三家连锁超市,本来打算把这些钱留给我儿子的,但现在看来,这个不孝子不配得到这笔钱..."
陈志华和老刘对视一眼,继续往下读:
"我做了一辈子生意,从小摊贩做到连锁超市,攒下了这些家当。
三十年前,我和老伴王秀梅开始摆地摊卖菜,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来进货,晚上十点才能收摊。
我们没有怨言,因为有梦想,有盼头。"
"慢慢地,我们有了积蓄,租了个小门面。
再后来,开了第一家超市。生意越做越大,我们也越来越忙。
儿子宋磊从小就享福,要什么给什么,也许就是这样把他惯坏了。"
"老伴五年前因为癌症去世了,我一个人支撑着三家店。
本想着好好培养儿子接班,没想到他只想要钱,不想干活。
每天就知道要钱,说要买房、买车、投资,实际上都是拿去赌博了。"
信的内容让陈志华和老刘都沉默了。一个老人一辈子的心血,却养出这样的儿子。
"去年我被查出了肺癌,医生说最多还有半年时间。
我想着把钱留给儿子,至少让他以后不用愁。
结果他知道我的病情后,不是关心我的身体,而是开始算计我的财产。"
"他偷偷找了律师,想要我提前把财产转移给他。
还联系了好几家养老院,说什么我一个人在家不安全,要把我送进去'专业照料'。其实就是想把我关起来,好控制我的财产。"
"我彻底寒心了。这个儿子,我白养了三十年。"
10
陈志华继续读下去,老人的故事让他心情沉重:
"我决定把这些钱藏起来,不能便宜了这个白眼狼。
我想来想去,把钱藏在车里是最安全的。
这辆宾利是我两年前买的,儿子从来不开,说太招摇。我请修车厂的师傅帮忙改装了座椅,把钱藏在里面。"
"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决定把车拍卖掉。
谁买到了车,谁就有缘得到这些钱。希望是个好人,能用这些钱做点好事。"
"如果我那个不孝子来找你,请告诉他,这是他的报应。一个连自己父亲都不孝顺的人,不配得到任何财产。"
"另外,我有几个心愿,希望有缘人能帮我完成:
第一,钱里有50万是我老伴的医疗费余款,她生前最大的愿望是给家乡的小学捐个图书馆,希望能帮她实现;
第二,我想给那些孤寡老人做点事,毕竟我也快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
第三,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能在我老伴的墓前烧点纸钱,告诉她我很快就去陪她了。"
信的最后还有一行小字:"车里还有我和老伴的合影,请帮我烧给她,她走得早,没享到什么福。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帮助别人,也算是我们夫妻俩的功德。"
看到这里,陈志华的眼眶湿润了。
他在钞票中翻找,果然找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里是一对慈祥的老夫妇,正在菜市场的摊位前开心地笑着。
照片背面写着:"建国、秀梅,1995年春节,第一次摆摊盈利"。
"480万..."
老刘喃喃自语,伸手摸了摸那些钞票,"这下你真的发财了。"
陈志华摇摇头:"这钱我不能全要。"
"为什么?"
老刘不理解,"这是人家给你的啊!而且信里写得很清楚,就是要给有缘人的。"
"老人家是想做善事,不是让我发横财。"
陈志华仔细地把钞票重新整理好,"这么多钱,我全拿了心里不安。"
"那你想怎么办?"
陈志华沉思了一会儿:"我要按照老人的遗愿去做。"
11
就在这时,修车厂外面响起了汽车刹车声,然后是敲门声。
"开门!我知道你们在里面!" 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
陈志华和老刘互相看了一眼,老刘小声问:"怎么办?"
"先把钱藏好。" 陈志华快速把钞票重新放回座椅下,然后示意老刘开门。
门一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男人冲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
"你们在干什么?" 年轻男人看到被拆开的座椅,立即警觉起来。
"你是?" 陈志华问道。
"我是宋磊,这车的前车主是我父亲。" 年轻男人走近车子,"有人告诉我,你们在拆车座椅?"
陈志华心里一紧,这就是信里提到的那个不孝子。
"我买的车有问题,所以拆开检查一下。" 陈志华尽量保持平静。
"这是我的律师。"
宋磊指了指身边的中年人,"我们有理由怀疑,我父亲在车里藏了什么东西。"
律师上前一步:"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车内有前车主的遗留物品,应该归还给其法定继承人。"
"我们什么都没找到。"
老刘连忙说道,"就是一些电线和机械部件。"
"不可能!" 宋磊激动起来,"我父亲失踪了几百万现金,肯定藏在这车里!我要搜查!"
他伸手就要往座椅下摸,被陈志华一把拉住:"这是我的车,你没权利搜查!"
"那是我父亲的遗产!"
宋磊红着眼睛,"他生前把钱藏起来,就是为了不让我继承!但法律上,我是唯一的继承人!"
"那是你们家的事,跟我无关。"
陈志华坚决地说,"我买的是车,不是你们家的财产纠纷。"
律师开口了:"先生,如果您确实没有发现任何现金或贵重物品,我们可以给您一些补偿,但我们需要彻底检查这辆车。"
"检查什么?" 老刘站了出来,"我们已经拆过了,什么都没有。你们要是不信,可以报警,让警察来检查。"
听到"报警"两个字,宋磊和律师的脸色都变了一下。
12
宋磊见硬的不行,开始改变策略,声音变得哽咽:"大哥,我知道这对您来说很突然,但那真的是我父亲一辈子的积蓄。他去世了,我母亲还在住院,家里急需用钱。"
"我以为你说你母亲已经去世了?" 陈志华故意问道。
宋磊愣了一下,赶紧改口:"是我继母,我父亲再婚的。她现在住院,花费很大。"
陈志华心里更加确信这个人就是信里说的不孝子,连撒谎都撒得这么低级。
"我真的没找到什么钱。" 陈志华摇摇头,"你们找错地方了。"
律师又开口:"这样吧,我们可以出钱买回这辆车。您花了30万,我们出40万,您净赚10万,怎么样?"
"不卖。" 陈志华断然拒绝。
"50万!" 宋磊咬牙道。
"我说了不卖就是不卖。" 陈志华态度坚决。
宋磊的脸色变得阴沉:"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你威胁我?" 陈志华一点不怕,"老刘,报警!"
老刘立即拿出手机作势要拨打110。
宋磊和律师见状,知道闹大了对他们没好处,只能悻悻离开。
临走时,宋磊恶狠狠地瞪了陈志华一眼:"我会盯着你们的!"
13
宋磊和律师走后,陈志华和老刘都松了一口气。
"这小子一看就不是好人。" 老刘摇摇头,"难怪他父亲不把钱留给他。"
陈志华重新拿出那封信,仔细读了一遍。
一个老人一辈子的心血,最后却不能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志华,你真的打算按照信里说的去做?" 老刘问道。
"当然。" 陈志华的语气很坚定,"这是老人的遗愿,我必须完成。"
"那你准备怎么安排这些钱?"
陈志华沉思了很久:"首先,我要留下30万,这是我买车的成本。
剩下的450万,我想这样分配:200万捐给宋建国老人家乡的小学,建图书馆;
150万给本地的敬老院,改善孤寡老人的生活条件;剩下100万,我留着,如果以后有急用的话。"
"这样安排很合理。"
老刘点点头,"既完成了老人的心愿,自己也不吃亏。"
"关键是要低调,不能让宋磊那个混蛋知道。" 陈志华说,"我要以匿名的方式捐款。"
接下来的几天,陈志华开始暗中调查宋建国老人的情况。
他从拍卖行那里要到了老人的资料,了解到老人确实是东城区的个体商户,经营三家连锁超市,在当地小有名气。
陈志华还找到了老人的一些老朋友,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更多细节。
"宋老板是个好人啊,为人厚道,从不拖欠货款。"
一个菜贩告诉陈志华,"他老婆王秀梅也是个善良的女人,经常帮助困难的邻居。"
"宋磊那小子就不行了,好吃懒做,还染上了赌博的毛病。" 另一个商户摇头叹息,"宋老板为了这个儿子操碎了心。"
这些信息证实了信中的内容,陈志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14
一个月后,陈志华开始执行他的计划。
他首先联系了宋建国老人家乡的小学。
那是一所位于苏北农村的希望小学,条件很艰苦,图书资源极度匮乏。
"您真的要捐200万建图书馆?"
校长接到电话时不敢相信,"这...这太感谢了!"
"有一个条件。" 陈志华说,"图书馆要以宋建国、王秀梅夫妇的名字命名,这是他们的遗愿。"
"当然可以!"
校长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我们一定会好好建设这个图书馆!"
陈志华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说是受宋建国夫妇委托。
他分批将200万现金转换成银行汇款,避免引起注意。
图书馆的建设很快就开始了。
陈志华时不时会去现场看看,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很踏实。
与此同时,他也联系了本地最大的敬老院。
"150万?" 敬老院院长听到这个数字时,眼睛都瞪圆了,"您确定没说错?"
"没错。" 陈志华笑道,"这笔钱专门用来改善孤寡老人的生活条件。"
"太好了!" 院长激动地说,"我们正愁没钱改善设施呢!这笔钱可以解决大问题!"
陈志华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以宋建国、王秀梅夫妇的名义设立专项基金。"
敬老院很快用这笔钱增加了康复设备、改善了住宿条件,还请了几个专业的护工。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
15
三个月后,图书馆建成了。
陈志华特意去参加了开馆仪式。
这是一座两层的小楼,装修简洁大方,里面摆满了崭新的书架。门口立着一块大理石牌子:"宋建国、王秀梅夫妇图书馆"。
"感谢宋建国、王秀梅夫妇的慷慨捐赠!"
校长在仪式上动情地说,"这座图书馆将惠及我们学校的800多名学生,以及周边村庄的孩子们!"
看着孩子们兴奋地跑进图书馆,陈志华的眼眶湿润了。
他想,宋建国老人和王秀梅如果知道这些,一定会很高兴的。
敬老院的改建工程也完成了。
新增的康复室、娱乐室让老人们有了更多活动空间。
陈志华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们,每次都会带一些水果和日用品。
"小陈,你真是个好人啊!"
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拉着陈志华的手说,"要不是你们的捐助,我们哪能住得这么舒服!"
"这都是宋建国、王秀梅夫妇的功德。" 陈志华总是这样回答。
半年后,陈志华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
他找到了王秀梅的墓地,买了很多纸钱和供品。
按照传统习俗,陈志华在墓前烧了纸钱,并且把宋建国老人的话转达给了王秀梅:
"秀梅阿姨,建国叔叔说他很想您,很快就会去陪您了。他还说,孩子们现在有了新的图书馆,老人们也住得更舒服了,这都是您和他一起做的善事。"
那天下午,陈志华坐在墓前待了很久。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家庭的温暖,也想起了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16
一年后,陈志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那辆宾利在换掉座椅里的"重物"后,果然恢复了正常的性能。
油耗降到了正常水平,加速也变得顺畅了。
陈志华开着它跑业务,客户们都对这辆豪车印象深刻,生意也越来越好。
更重要的是,陈志华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以前他只想着赚钱,现在他更关注如何用赚来的钱做有意义的事。
他的装修公司开始免费为一些困难家庭装修房屋,每年至少做十个这样的项目。
员工们起初不理解,觉得老板傻了,后来才明白这是在做善事。
"老板,您变了。"
公司的设计师小王说,"以前您只关心利润,现在您更关心我们是否做得有意义。"
"人活着不能只为了钱。"
陈志华笑着说,"钱是好东西,但更重要的是用它来做什么。"
李娟也发现了丈夫的变化:"这一年来,你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以前总是为了赚钱焦虑,现在变得平和多了。"
"经历了一些事,想通了一些道理。" 陈志华没有详细说明,但心里很清楚是什么改变了他。
至于那剩下的100万,陈志华一直存在银行里没有动用。他知道这笔钱的意义,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用。
17
两年后,宋磊再次找上门来。
这次他的状况很糟糕,衣服皱巴巴的,脸色憔悴,一看就是混得不好。
"我知道你藏了我父亲的钱!" 宋磊指着陈志华,但声音比两年前弱了很多。
"我告诉过你,我没拿你父亲的钱。" 陈志华平静地说。
"不可能!那些钱一定在你这里!"
宋磊近乎哀求,"我现在欠了很多债,你就算是可怜我,也给我一点吧!"
陈志华摇摇头:"就算我有你父亲的钱,也不会给你的。"
"为什么?"
"因为你不配。"
陈志华直视着宋磊的眼睛,"一个连自己父亲都不孝顺的人,不配得到任何财产。"
宋磊愣住了,陈志华的话正是他父亲信中的原话。
"你...你真的找到了?" 宋磊声音颤抖。
"你父亲是个好人,他做了正确的选择。"
陈志华没有正面回答,"钱现在在该去的地方,帮助了该帮助的人。"
"那是我的遗产!" 宋磊最后挣扎道。
"遗产?"
陈志华冷笑,"你父亲在世时,你有尽过孝道吗?他生病时,你照顾过吗?你只想着他的钱,从来没想过他的感受。这样的儿子,有什么资格继承遗产?"
宋磊无言以对,因为陈志华说的都是事实。
最终,宋磊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陈志华听说,他后来因为赌债被人追债,不得不离开本地,去了外地打工。
18
五年过去了,陈志华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企业家。
他的装修公司发展得很好,不仅在本地有名气,还在周边几个城市开了分公司。但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的慈善行为。
每年,陈志华都会向宋建国、王秀梅图书馆捐款,确保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营并不断更新图书。
图书馆已经成为当地最好的乡村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那里读书学习。
敬老院的"宋建国、王秀梅基金"也在继续发挥作用,帮助了数百名孤寡老人。
陈志华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已经成了那里的常客。
"陈先生,您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院长每次见到陈志华都感激不已,"要不是您和宋建国夫妇的善举,我们这些老人哪能过得这么好!"
陈志华总是谦虚地说:"这都是宋建国、王秀梅夫妇的功德,我只是帮忙执行而已。"
那辆宾利,陈志华一直在开着。
每次坐在车里,他都会想起宋建国老人的故事,想起那封信,想起那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