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工信部发力 AI 和机器人,铀产业在 A 股喜迎双重利好
发布日期:2025-09-11 12:32 点击次数:100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早上醒来,科技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英伟达正式开售其最新机器人芯片模块Jetson AGX Thor,这款性能是上一代7.5倍的“机器人大脑”已获得包括Agility Robotics、亚马逊、Meta和波士顿动力等知名企业采用。 这仿佛一个缩影,2025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扑面而来。
政策层面早已释放出强烈信号。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 会议明确指出要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算力供给,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专用大模型,并要塑造应用优势,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
更早的布局则源于2023年。 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清晰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些政策为产业的高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市场的反应最为真实。 资金正大规模涌入这个赛道。 截至2025年8月初,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近一个月已获17亿元资金加仓,净流入额位居同类第一。 产业融资活动同样活跃,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链融资事件达88起,同比增长近80%。
企业层面的动态更是热火朝天。 许多公司深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 例如,金力永磁作为全球稀土永磁材料市占率第一的企业,已成为特斯拉Optimus二代钕铁硼磁材供应商。 飞荣达则通过控股果力智能布局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 新松机器人成立了具身智能研究院,全面布局“机器人+AI”融合创新。
稀土材料对于机器人产业至关重要,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长江证券测算,单台人形机器人钕铁硼用量约为3.5KG。 若远期卖出1亿台,将带来35万吨的增量需求。 这使布局稀土与机器人两大领域的企业备受关注,如全球稀土龙头北方稀土,其部分钕铁硼产品可满足人形机器人电机要求,并与特斯拉、宇树科技等企业合作。
与此同时,铀产业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世界核协会在2025年9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因全球核电规模扩张,2030年全球核电反应堆对铀的需求将达8.6万吨,2040年将进一步增至15万吨。 然而,供应端却面临挑战,报告预计同期部分现有铀矿将因枯竭而减产一半,这可能导致显著的供需缺口。
这种“强需求、紧供应”的格局直接反映在价格上。 国际铀价从2020年的30美元/磅一路大涨,甚至一度突破100美元/磅,目前维持在80美元/磅左右交易。 摩根士丹利预计铀价在2025年四季度将升至87美元/磅,花旗则判断2026年铀价可能升至100美元/磅。
供需紧张也引发了市场主体的扫货行为。加拿大Sprott公司旗下的实物铀信托基金(SPUT)增发融资2亿美元用于在全球采购实物铀。 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一项行政令宣布,自2025年9月8日起豁免对金条及石墨、钨、铀等金属产品的全球国别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下游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
国内外的核电运营商和材料商正积极行动。 中广核矿业披露其新天然铀合同基准价上涨超五成。 国内核电运营龙头中国核电的铀资源自给率提升有望降低其燃料成本约12%。 而东方锆业作为全球少数具备核级锆材生产能力的企业,其铀矿伴生锆资源提炼业务占比35%,同样受益于这一链条。
A股市场的相关上市公司也受到关注。 例如,中钢天源公告其稀土永磁产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获得市场订单。 宁波韵升作为中国三大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商之一,已对国内某人形机器人企业量产供货,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据称暴增87倍。
在市场信心层面,产业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动向值得关注。 截至2025年4月,A股已有百余家公司宣布回购增持计划,据不完全统计,金额已超过100亿元。 多家央企集团,如中国五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等,均表态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通过增持、回购、并购重组等方式支持旗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