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上四家正宗的核聚变概念股——上海电气、永鼎股份、中天科技、精达股份,谁能真正扛起这面技术商业化的大旗?
发布日期:2025-10-10 04:33 点击次数:71
可控核聚变领域最近炸出个大新闻,国家队聚变能源要在上海新建高温超导装置了,这步子迈得比预想还快。
A股市场上四家正宗的核聚变概念股——上海电气、永鼎股份、中天科技、精达股份,立马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谁能真正扛起这面技术商业化的大旗? 二季度的财务数据扒开一看,排名居然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上海电气的底子最厚实,它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集团之一,核岛主设备市场占有率常年稳居行业第一。
在核聚变领域,它已经成功交付了全球首台ITER项目磁体冷态测试杜瓦。
最近它还搞定了两个“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主机系统,以及EXL-50U紧凑型聚变装置的真空室。
这家公司的制造能力有点夸张,比如它造出一种特种不锈钢,能在接近宇宙最低温的环境下既坚硬又有韧性,而且完全不被磁化,相当于给装置核心穿了件“中国铠甲”。
它的核电集团还是国内唯一拥有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主机系统核心设备成套供货能力的企业。
永鼎股份的玩法不太一样,它靠的是超导材料这把尖刀。
公司手里握着业内独有的超导薄膜磁通钉扎技术,研制的强磁场用高性能超导带材已经用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这些领域。
它的技术路线是IBAD加MOCVD,自主研发生产设备,靠重掺杂强磁通钉扎REBCO超导薄膜技术在行业里立足。
公司还在加快扩产速度,和科学院、大学搞联合研发平台,牵头苏州市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应用创新联合体。
财务上它最扎眼,二季度净资产收益率冲到9.54%,排在四家公司之首。
中天科技走的是稳健路线,它是全球光纤光缆的头部企业。
在核聚变方面,它连续多次给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BEST项目供应高RRR值镀铬铜线,这种产品能提高超导导体的热稳定性。
最近它又成功交付了用于核聚变装置的高性能镀铬铜线,并且开发了200米级基于REBCO集束缆线、TSTC堆叠缆线的CICC导体,用在高温超导储能和核聚变磁体上。
它的财务表现均衡,净资产收益率4.41%,盈利能力排第二,营运能力也排第二,负债率还是四家公司里最低的。
精达股份的切入点很巧妙,它是国内规模最大、全球前三的电磁线制造商。
它不直接做核聚变设备,而是作为上海超导的第一大股东切入产业链。
上海超导的产品已经打进美国CFS、英国TE这些全球可控核聚变龙头企业的供应链,还是上海、深圳超导电缆示范项目的唯一批量供应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
精达自己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平台,掌握多头拉丝工艺等核心技术,产能也在稳步扩张,比如铜陵精达项目达产后能形成年产10万吨漆包圆铜线和5万吨漆包铜扁线的能力。
它的净资产收益率是5.15%,排第二,特点是总资产周转率最高,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财务指标拆开看,味道就不同了。
销售净利率方面,永鼎股份最高,每100元收入能赚13.6元净利润,中天科技排第二,上海电气第三,精达股份第四。
但永鼎的高利润率里非经常性收益占了大头,水分不小。
总资产周转率衡量的是资产周转速度,精达股份最厉害,二季度达到0.9次,中天科技第二,永鼎股份第三,上海电气垫底。
权益乘数也就是财务杠杆,永鼎股份最高,达到2.49倍,精达股份第二,上海电气第三,中天科技最保守。
这么一圈比下来,永鼎股份靠超导材料技术和高杠杆拿了综合排名第一,精达股份凭借高周转和产业链卡位排第二,中天科技均衡发展排第三,上海电气虽然技术实力最强,但财务指标暂时落后。
上海电气手里有36项可控核聚变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在特种材料、精密焊接等方面有15项专利。
永鼎股份的超导业务增长挺快,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5%,手里订单超过60吨。
中天科技的产品这次交付显示了下游需求的实实在在。
精达股份的全球布局也在推进,在安徽、广东、天津、江苏有四大生产基地,还计划深化“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