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中国男篮出发亚洲杯14人名单,派出的是二队
发布日期:2025-08-05 00:49 点击次数:62
中国男篮亚洲杯14人名单终于公布了,说实话,看到这份名单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愣了一下——这阵容,和咱们平时看CBA时熟悉的国家队主力框架不太一样啊。
胡明轩、赵睿、胡金秋这些名字当然不陌生,但仔细一看,周琦、杨瀚森、张镇麟、赵继伟这些核心球员一个都没来。
这哪是咱们印象中的中国男篮?
这分明是一支“二队”啊!
说实话,球迷们心里肯定有点复杂。
一方面,咱们总说中国男篮需要锻炼新人,不能总靠那几个老面孔打天下;可另一方面,真到了大赛,看到主力缺阵,心里又难免犯嘀咕——这阵容能行吗?
尤其是内线,胡金秋虽然是国内顶级四号位,但让他顶五号位,面对亚洲强队的大中锋,恐怕有点吃力。
余嘉豪是唯一正经五号位,但他国际比赛经验有限,能不能扛住压力还不好说。
锋线上少了曾凡博、崔永熙这些能跑能跳的年轻人,防守和快攻反击的质量估计会打折扣。
后卫线倒是还算靠谱,胡明轩、赵睿、徐杰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但少了赵继伟的组织,进攻流畅度可能会受影响。
球迷们调侃说:“以前总说咱们打不过别人的二队,现在终于轮到我们派二队了。”这话听着有点心酸,但也反映了一个现实——中国男篮现在确实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主力球员有的受伤,有的需要调整,教练组这次选择让更多年轻面孔去历练,未必是坏事。
毕竟,真正的强队不是靠一套阵容打天下,而是要有足够的板凳深度。
如果这次亚洲杯能让一些新人崭露头角,长远来看反而是好事。
当然,球迷最关心的还是成绩。
亚洲杯虽然不是世界杯或奥运会那种级别的赛事,但毕竟是洲际比赛,对手可不会因为咱们派的是“二队”就手下留情。
日本、菲律宾、黎巴嫩这些球队近几年进步明显,咱们这套阵容能不能顶住压力,还真不好说。
不过,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谁说年轻球员就不能创造惊喜?
当年易建联第一次打国际大赛时,也没人想到他能成为后来的男篮领袖。
郭士强指导这次带队,压力肯定不小。
阵容不齐整,外界期待值自然降低,但这也给了他更大的调整空间。
如果他能把这支球队的防守强度和团队篮球打出来,哪怕成绩一般,只要比赛内容让人看到进步,球迷也不会太苛责。
毕竟,咱们看球这么多年,早就明白一个道理——中国男篮的问题不是靠一两次比赛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看到正确的方向。
说到球迷心态,其实大家早就学会了“佛系看球”。
以前输球会骂街,现在更多是无奈一笑。
不是不关心,而是知道急也没用。
篮球发展有它的规律,咱们的青训、联赛水平、球员培养体系,和世界强队比还有差距。
这次亚洲杯,与其纠结成绩,不如看看哪些年轻球员能抓住机会。
比如廖三宁、王俊杰这些在CBA表现不错的年轻人,到了国际赛场能打成什么样?
余嘉豪能不能证明自己可以接班周琦?
这些都是看点。
当然,也有球迷担心,如果这次成绩太差,会不会影响中国篮球的声誉?
其实大可不必。
真正的强队都经历过低谷,美国男篮“梦之队”也有过翻车的时候,关键是怎么从失败中学习。
咱们的男篮现在需要的是更多实战锻炼,尤其是让年轻球员积累经验。
如果因为怕输就不敢用新人,那才是真正的倒退。
最后说点实在的,作为球迷,咱们的支持不该只停留在赢球的时候。
球队低谷时,更需要理性的声音。
这次亚洲杯,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场上拼劲足,场下不找借口,就值得肯定。
至于能走多远,交给比赛去回答吧。
反正,咱们的键盘早已准备好,赢了夸,输了……也不骂太狠,行了吧?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