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伊朗内部终于吵翻天!27个组织联名上书,要向美国投降?

发布日期:2025-08-27 11:21    点击次数:81

伊朗内部终于吵翻天!27个组织联名上书,要向美国投降?

德黑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这股味道,不是街头烤肉的香气,也不是老旧汽车的尾气,而是一种紧绷到极致后,即将崩裂的声响。过去二十年,伊朗的政治舞台就像一出精心编排的独角戏,强硬派的声音高亢嘹亮,其他人只能在幕后窃窃私语。

可今年,情况不一样了。那些被压抑许久的声音,突然汇成了一股洪流,公开叫板,震得整个权力结构嗡嗡作响。这背后,绝不是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一口被内外烈火炙烤了太久的压力锅,盖子已经压不住了。

外部的火,烧得最旺的当属跟以色列那场持续了十二天的“导弹秀”。打得热闹,全世界都看到了伊朗的军事肌肉,可关起门来一算账,每一枚升空的导弹,都是从本国民众干瘪的钱袋里掏出来的真金白银。战争的消耗,加上国际舆论的围剿,让伊朗在地区安全这盘棋上,走得愈发艰难。

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也不帮忙,能源市场跟过山车似的,让这个靠卖油过日子的国家,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就像一个家里顶梁柱的工资时有时无,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都得悬着心。

家里的情况,更是乱成了一锅粥。通货膨胀这头猛兽,已经不是悄悄偷东西了,而是明目张胆地在抢劫。老百姓兜里的里亚尔,昨天还能买个馕,今天就只够买半个了。物价飞涨,涨得人心惶惶,绝望的情绪像病毒一样在社会底层蔓延。

工厂的烟囱,很多都熄了火。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一连串的“缺”字,让大批工厂只能停产关门。成千上万的工人丢了饭碗,从生产者变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本国货币跌得连废纸都不如,有点门路的人,都想方设法把资产换成美元往外跑,国内经济失血严重,形成了一个越穷越乱、越乱越穷的死循环。

就在这种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氛围里,改革派看到了机会。八月中旬,二十七个改革派组织拧成一股绳,搞出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份声明,洋洋洒洒列了十一条,从外交到军事,从政治到经济,几乎把伊朗的里里外外都诊断了一遍,然后开出了一剂猛药。

这药方里,最扎眼的一味,就是直指伊朗的核政策。改革派几乎是扯着嗓子喊:别再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核计划,把所有邻居和朋友都得罪光了!他们提议,立刻暂停浓缩铀活动,老老实实地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检查,把所有底牌都亮出来。

这么做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想用核能力的“退一步”,换取国际制裁的“海阔天空”。他们把最终目标写得明明白白:为“与美国进行全面、直接的谈判,以及为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

在改革派看来,跟美国人坐下来谈,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华盛顿松口,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广阔市场就会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国内的经济困境自然迎刃而解。这算盘打得噼啪响,可问题是,这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一本血淋淋的政治账。

强硬派和保守派几十年来的立国之本,就是“反美”。在他们的话语体系里,美国是“大撒旦”,是万恶之源。现在要跟“大撒旦”握手言和,还要自废武功,这不等于投降吗?况且,美国人的信誉早已破产。当年特朗普政府说退群就退群,单方面撕毁了来之不易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那份协议的墨迹还没干透,更严厉的制裁就压了过来。这种背信弃义的经历,让很多伊朗人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在国内事务上,改革派的刀口也对准了敏感地带。他们要求大赦政治犯,把那些因为说了几句真话、提了点不同意见就被关起来的人放出来。特别是被软禁多年的改革派前总统哈塔米等人,必须恢复自由。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连不同的声音都容不下,那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可是在强硬派眼里,这些人不是思想家,而是政权的“掘墓人”。把他们放出来,无异于放虎归山,只会让本就复杂的局面更加动荡。

最狠的一刀,砍向了伊朗的特殊军事力量——革命卫队。伊朗有两套军队系统,一套是国防军,一套是革命卫队。改革派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叠床架屋的结构,纯属浪费资源。他们呼吁,必须把军队关回笼子里,让他们专心搞国防,别再插手经济和政治。

革命卫队在伊朗,可不仅仅是一支军队。它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从修大坝、建公路,到搞电信、开银行,几乎无所不包,形成了一个“国中之国”。前总统鲁哈尼就曾抱怨过,一支拿着枪的军队,怎么能和普通商人公平竞争?这种权力寻租,严重破坏了市场规则。

要动革命卫队的蛋糕,这比跟美国人谈判还要凶险。这支力量是现政权的定海神针,也是无数既得利益集团的保护伞,想让他们交出经济版图和政治特权,谈何容易?

这份石破天惊的联合声明一公布,整个伊朗的舆论场瞬间炸锅。强硬派的火力来得又快又猛,哈梅内伊亲自掌控的一家报纸,直接给改革派扣上了“与西方列强结盟”的大帽子,说他们的声明,字里行间都透着华盛顿和特拉维夫的利益。

革命卫队旗下的法尔斯通讯社更是毫不客气,称这份声明就是一份“写给外国敌人的投降总纲”。这种诛心之论,已经不是路线之争,而是敌我矛盾了。

老百姓的反应也很有意思。那些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普通人,很多都觉得改革派说到了心坎里,觉得日子不能再这么过下去了,变一变总比等死强。但也有不少人,常年被强硬派的宣传包裹着,觉得改革派就是卖国贼,担心国家一乱,连现在这种苦日子都没得过了。

国际上的反应更是微妙。美国和欧洲自然乐见其成,如果伊朗真的愿意在核问题上让步,放松制裁也不是不可能。这对于急于从中东抽身的美国来说,是个不错的台阶。

可有一个国家,听到这个消息,估计是夜不能寐,那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的安全逻辑很简单,就是绝对不能允许任何一个地区敌对势力拥有能把它从地图上抹去的武器。这也是以色列长期奉行的“贝京主义”核心。如果美伊关系缓和,伊朗的国力得到恢复,哪怕没有核武器,对以色列也是巨大的威胁。届时,中东的军事平衡将被彻底打破,一场新的、更激烈的冲突恐怕就在酝酿之中。

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心态也极为复杂。他们既害怕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也警惕一个与美国和解后、实力大增的伊朗。伊朗内部的这场神仙打架,牵动着整个中东的神经。

伊朗这艘大船,现在正驶入一片前所未有的风暴区。是选择继续沿着老航线,哪怕船体已经千疮百孔,也要硬撑到底?还是冒着触礁沉没的风险,毅然决然地调转船头,驶向一片未知的海域?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改革派与强硬派之争了。这是一场关乎国家生存的路线抉择,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坚守与现实利益的妥协之间的殊死搏斗。德黑兰上空的阴云,短期内恐怕是散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