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特朗普放话威胁,俄罗斯随即对中国进行保证:愿意提供美国无法给予的合作与支持

发布日期:2025-09-18 02:37    点击次数:184

特朗普一句“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多少”,直接让美国的关税大棒砸在了自己头上。 这句话来自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他在2025年4月12日公开表态,回应了特朗普对中国石油断供的威胁。

当时,美国对华关税已加征到145%,中方反击税率也达到125%,但俄罗斯的承诺瞬间削弱了特朗普的攻势。 更令人惊讶的是,俄方不仅承诺能源支持,甚至扩展到飞机零部件和军事技术领域,这种“全方位兜底”策略,让美国的地缘政治算计落了空。

特朗普在2025年8月底接受采访时宣称,他手上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牌”,包括对中国稀土加征200%关税,或断供波音零部件以迫使中国妥协。

他甚至威胁称,若中国不提供稀土磁铁,美国将让中国超过200架飞机“无法起飞”。 这些言论延续了其惯用的“交易式外交”风格,但这次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准备和俄罗斯的反应。

特朗普曾试图拉拢俄罗斯,希望复制其“联俄制华”的战略幻想。 美俄在2025年5月19日进行了超过2小时的通话,讨论俄乌和平进程,特朗普还密集致电乌克兰及欧盟领导人,试图协调立场。

但普京明确要求美国退出冲突调解核心环节,将谈判主导权收归俄乌双边框架。 特朗普的“退出”表态,客观上与美国国内政治周期相关,其竞选承诺中“结束海外军事卷入”的纲领,促使外交政策向快速促成停火倾斜。

然而,特朗普在4月12日突然签署行政令,将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延长一年。 这一举动被视为对普京的“背刺”,也暴露了美国战略的矛盾性:一方面想拉拢俄罗斯,另一方面又无法放弃遏制手段。

面对美国的压力,俄罗斯的回应不仅坚决,而且具有实质内容。 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在9月6日表示,俄方已准备好向中国供应宽体飞机零部件,包括复合材料和推力达26吨的重型发动机。 他强调,供应有“多份备份选择”,由中国伙伴决定如何选择。 这意味着在飞机零部件领域,中国不再依赖美国。

在能源领域,俄副外长鲁登科更是直言:“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多少。 ”这一承诺直接针对特朗普的威胁。 2025年初,中国已停止从美国采购液化天然气,转而增加从俄罗斯的进口。 俄方还将对华西部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上限从1000万吨提升至1250万吨,有效期延长至2034年。

更深层的合作体现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上。 2025年9月2日,中俄蒙三国在北京签署备忘录,正式敲定这一项目。 管道全线开通后,俄罗斯每年可向中国多供应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加上现有管道的增供,俄对华天然气年出口总量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 俄方还承诺对华供气价格“显著低于欧洲市场”。

中国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展现出显著的战略定力。 中方始终强调,对话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不会为了对话而对话。 在元首会晤前,中美需要就经贸等重大分歧达成初步共识。

中国手中的反制筹码让美国感到压力。 稀土是中国的王牌之一,中国控制全球60%的稀土产能和92%的稀土精炼产量。 美国军工体系严重依赖中国稀土,2020年至2023年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 特朗普的稀土威胁,反而暴露了美国的脆弱性。

在农产品领域,中国已大幅削减从美国进口大豆,转向巴西采购。 2023-2024年度,中国购买了美国大豆出口量的54%,价值132亿美元,但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仅为巴西大豆的15%左右。 美国大豆协会在8月19日致信特朗普,警告豆农正承受“极大的财务压力”,敦促政府尽快与中方达成协议。

供应链的多元化也为中国提供了底气。 除了俄罗斯的零部件支持,中国还在推动技术自主创新。 稀土永磁材料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和电动汽车的核心材料,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在国际上受阻,在国内也引发强烈反对。 美国豆农大多是共和党支持者,但他们的损失日益严重。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对乌克兰军援金额环比下降62%,反映出国内财政压力的加剧。

特朗普提出的“二级关税”概念,试图对与俄罗斯有业务往来的第三方国家实施惩罚性关税,但这引起连美国传统盟友的不满。 欧盟内部对制裁政策的分歧加剧,德国经济部官员私下透露,若美国停止制裁,欧盟对俄出口额有望在半年内恢复35%。

美俄关系的脆弱性也显而易见。 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虽试图快速达成短期目标,但忽视了俄美结构性矛盾的长期性。 俄方在通话中明确要求美国游说欧盟停止对乌军事援助,而欧盟对此持保留态度。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对俄制裁强度需与停火进程同步评估”,暗示欧盟不愿单方面解除压力。

中俄合作已超越简单的能源贸易,深入到金融和战略层面。 两国贸易采用本币结算,人民币占比92%,削弱了美元在能源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主要银行还建立了名为“中国通道”的支付结算系统,专门处理中俄贸易资金流通,避免通过SWIFT系统受西方制裁影响。 该系统手续费低至进口1%、出口0.5%,交易可在48小时内完成。

这种协作不仅为双方提供了战略缓冲,还对单边主义形成制衡。 牛津能源研究所专家米哈尔·梅丹评价:“这是能源地缘政治的转折点,凸显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提升。

特朗普的威胁策略似乎未能撼动中俄关系的基础,反而促使两国协作更加紧密。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中俄关系始终稳定。 ”这种稳定性背后,是两国对国际秩序转型的共同认知。

但问题依然存在:美国为何在打压中国的同时,又急于寻求与中方谈判? 为何对印度购买俄石油施加“惩罚性关税”,却刻意绕过中国? 这些矛盾行为暴露了美国战略的深层困境。 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于谁更能施压,而在于谁更能适应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读者们,你们如何看待美国这种“既打又谈”的策略? 中俄的“背靠背”协作又能否持续改写全球权力格局?

#2025洞察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