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低头,菲律宾欲联手日本搅动东海,中国须以统一破周边困局
发布日期:2025-07-11 14:54 点击次数:76
大国博弈,棋盘落子,风起云涌。当西太平洋上空的空气越来越像拧紧的发条,那股压力便沿着地缘政治的纹理,传遍周遭。美国人忙着在中国家门口找支点,想撬动更大的桌子,逼得这片海域的国家站队选边。谁曾想,最先做出出人意料动作的,不是传统的盟友日本韩国,而是那个曾与山姆大叔浴血,又和我们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历史的邻居——越南。
与此同时,另一边,画风截然不同。菲律宾正拉着日本的手,试图把南海和东海两块本不相干的地缘板块强行焊在一起,鼓捣一个包围圈。面对这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烫手的棋局,所有目光都投向北京,看它如何在这场外部施压与内部挑战交织的风暴里,找到出路。
南北风景,各自的算盘
越南这一步,多少有些让人跌眼镜,但细品之下,又觉着意料之中。故事发生在2025年7月,一份与美国签署的贸易协议,像颗石子扔进水里,激起不小波澜。协议写得白纸黑字:越南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市场,零关税。这听着像是得了天大好处?别急。
而作为交换,美国呢?却对越南商品照样收税,甚至对那些绕道越南的第三方货物,挥舞起了高达40%的惩罚性大棒。这不是平等互利,而是近乎单方面的“洞开”。谁都看得出来,这板子明晃晃地打在谁身上——不就是那些想借道越南、绕开美国关税的中国货嘛?
签下这份协议,河内心里跟明镜似的:这是亲手斩断一条通往财富的捷径,用肥厚的转口贸易做祭品,换一张通往美国大市场的门票。这绝非一次拍脑袋的决定,而是一场冷酷到底的现实权衡。美国这个客户,越南得罪不起啊。
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上千亿美元,全国小半个国家的饭碗都系在美国人腰带上,近三分之一的出口商品最终要摆上美国人的货架。跟美国硬碰硬,那是把自己的经济往悬崖边上推,谁敢?
但有意思的是,越南这步棋,透着一股夹缝求生的精明。经济上委曲求全,姿态放低,军事和战略层面却异常清醒,透着一股子克制。河内没跟着菲律宾下场搞那些多边军事演习,也没硬往美国那个针对中国的小圈子里挤。
不仅如此,越南政府在多个场合,还频频释放缓和信号,公开表示愿意坐下来,通过对话解决与中国的南海争议。为啥?地缘决定一切。跟我们陆地相连,唇齿相依,真闹掰了,可没法像个岛国一样躲起来,等着美国人万里迢迢来“保护”。
更别提,我们这个邻居,跟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光2025年前五个月就做了小一千亿美元,这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是越南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轻易丢不得。所以,越南的“低头”,与其说是屈服,不如说是风浪里低伏身子,如履薄冰,等风过去,一种高度现实主义的自保策略。
再看看对岸的菲律宾,又是另一番景象。在马科斯政府领导下,马尼拉简直是铆足了劲儿,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要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生怕别人看不见。他们的国防部长公开叫嚣着要把南海东海捏一块儿,搞个什么“联合作战网络”或“战区”。
这一构想背后,日本那个推手功不可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自从两国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后,日本自卫队的身影就没断过,三天两头往吕宋岛周边跑。尤其六月中旬那次联合演习,日菲军舰肩并肩,不仅练反潜这些基本功,还特别有“心机”地邀请媒体登舰,刻意展示什么“中国军舰进入视野”的画面。
这哪是单纯的军事演习,这是精心策划的政治秀,是演戏给人看,旨在制造舆论热点,到处喊“狼来了”,扩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为自身行动和背后推手的战略意图博取合法性,争取国际同情分。
马科斯政府之所以甘愿充当这个“代理人”,同样有他的小算盘,动机也源于赤裸裸的现实。一方面,他面临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政绩不彰,反对声大,急需通过制造“外部对抗”,来转移国内矛盾,巩固自身权力。另一方面,他也幻想着能借由外部力量的介入,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捞取实际好处,比如巩固非法侵占的岛礁,甚至攫取新的利益。
日本正愁着怎么更自然地介入南海事务,突破自身军事限制,正好缺个冲前头闹事的伙伴,两家一拍即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然而,马尼拉这招聪明吗?主动将日本的东海利益与自身在南海的矛盾捆绑在一起,无异于引火上身,与虎谋皮。这种看似借力的做法,实则将菲律宾置于一个更加危险的位置,一个它自身实力完全无法掌控的棋盘之上,甘愿成为大国较量中最脆弱的一枚卒。
幕后推手与棋局症结
越南的委曲求全,菲律宾的躁动不安,这些都只是浮在水面的浪花,是这盘大棋局表象的冰山一角。那只真正的幕后之手,那个下棋的人,远在舞台的聚光灯之外。
从菲律宾试图整合南海东海战区,到日本积极谋求修改国内法律以解禁对菲出口杀伤性武器,再到美日菲三国之间日益紧密的三边协同,所有这些动作,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明确的目标:系统性地限制和挤压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美国人这边厢,用经济协议施压越南,试图在供应链上对中国搞“断链”,削弱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那边厢,则通过扶植和武装菲律宾,在军事上加固“围堵”,构筑针对中国的第一岛链防线。这些手段环环相扣,是战略网络的一部分,矛头直指中国。
中国对此并非没有察觉,也一直在做出回应。面对日菲在南海赤裸裸的联合军演挑衅,解放军南部战区迅速组织海空力量进行常态化巡航,以实际行动释放明确的威慑信号,告诉对方这里是谁的地盘,不要轻易越界。
同时,对菲律宾某些跳得欢的前官员,直接上制裁名单,则展示了北京将外交、经济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决心,为区域国家划下清晰的“红线”,警告其行为的后果。
这些都是必要的战术回应,旨在让那些跳梁小丑和他们的支持者感受到切肤之痛,明白任何针对中国的挑衅行动,都需付出代价,不可能零成本全身而退。然而,无论是南海的渔船冲撞,还是东海的军舰对峙,这些都只是枝节末梢的摩擦,是表面的“症”,不是深层的“病根”。
那病根在哪?在南海?在东海?都不是。真正卡脖子的地方,真正中国地缘安全上长期存在的、无法忽视的“缺口”,我们心里都心知肚明——它就在台湾。
唯一的答案
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中国的战略纵深就始终受到压缩,如同一个身强体壮的巨人,肋部却永远扎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怎么使劲都不得劲,怎么发力都受牵制。正是这个“软肋”的存在,给了周边一些国家,以及他们背后的外部势力,在中美之间上蹿下跳、投机冒险的底气和空间。
菲律宾之所以敢在南海跟我们叫板,不就仗着背后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安全承诺作为支撑吗?日本之所以敢频频越界,积极介入南海事务,老想着修改法律以便给菲律宾输送武器,不就是把台湾问题当成最好的借口,以此来牵制中国,为自己松绑正常国家限制创造机会吗?
可一旦中国完成国家统一,收回台湾,你再看这西太平洋的安全格局,那真是天翻地覆,彻底重塑。届时,中国将真正意义上获得对第一岛链最核心地段的完整控制力,中国的海上和空中力量将能够自由进出,战略态势将从目前的被动防御和突围,转变为进可攻、退可守,更加从容主动的局面。
更关键的是,这将彻底斩断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借台湾问题来向中国施压、干涉中国内政的根源。失去了这个最有效的杠杆,那些想利用台湾问题来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将大打折扣,甚至彻底失效。
周边那些国家,到时候怎么跟一个真正实现完全统一、再无致命弱点的中国打交道?他们得重新评估自己与北京的关系,重新调整外交和安全策略。届时,北京将能够腾出手来,用更从容、更具压倒性的力量去处理南海、东海等这些相对次要的矛盾。到那时,无论是马尼拉的叫嚣,还是东京的小算盘,都将显得无足轻重,难成气候。
当然,这条路,绝不是平坦大道,充满了血汗和风险,每一步都将是挑战。但对于一个寻求在区域问题上再无致命弱点、真正能够主导自身命运的大国而言,这或许是唯一能够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奠定长远战略优势的选择。
你看,当前的种种挑衅和围堵,那些对手越是跳得凶,越是勉力为之,越是不自量力,是不是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他们的焦虑和色厉内荏?这不也从反面告诉我们,解决核心问题的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正悄悄走近,历史的齿轮正在以新的速度转动?
所以,最终决定这盘棋走向的,不取决于越南那份充满无奈的贸易协议,也不取决于菲律宾那些冒险挑衅的军事动作,而是取决于北京,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去解决那个悬而未决、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当棋盘上的“王”解决了自身最大的困境,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其他棋子的命运,便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