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绝境的内塔尼亚胡,率领千万以色列民公然挑战天下规矩
发布日期:2025-10-07 13:14 点击次数:86
九月头,一场似乎早就注定完结的地面战役,突然炸开了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以色列军坦克直接闯入加沙城,标志着全面攻势正式拉开帷幕。这可不像普通的军事行动,而是内塔尼亚胡孤注一掷的“破釜沉舟”。他的选择不仅让以色列在国际上逐渐孤立,也让自己身处风口浪尖。
在以色列政府的会议上,内塔尼亚胡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必须做好被国际社会孤立几年的准备。”这话一出口,似乎他早就下定了决心,把后路都堵死了,打算带着国家走一条不归路。他为何这么坚决?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在面对全球压力的时候依然坚持不退?
2025年9月15日,《以色列时报》披露了一条新闻,内塔尼亚胡在三个不同的场合连续承认以色列已陷入经济孤立。在财政部发言时,他显得特别无奈,说自己“最讨厌的词就是经济自给自足”,但现在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以色列的经济体系,特别是军工行业,正面对比以往更严厉的外部封锁。西班牙率先宣布对以色列实行武器禁运,接着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跟进。
虽然美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明显可以看到端倪:拜登政府快要结束时,一批2000磅炸弹还没交付到位,而刚当选的特朗普却迅速把这笔交易办完了。这种“先冷淡再热情”的做法,让内塔尼亚胡很清楚美国的态度——靠也靠不住。
他在讲话里提出了一个挺有象征意义的说法:“以色列得变成雅典和斯巴达的超级结合体。”这句话的背后,是他对以色列未来定位的重新阐释。雅典代表智慧、文化和创新,斯巴达则是军事、纪律和武力的代名词。他想让以色列变成一个既能打仗,又能搞科研的国家,一个完全不依赖别人的国家。
问题在于,以色列是否真的具备这个本事。虽然以色列在无人机、导弹防御和网络战等方面的技术算是走在前列,但在一些核心环节上,还是少不了依赖欧洲,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高精度加工设备和一些电子零件上,依赖还是挺重的。
如果欧洲把这些关键技术给封堵住,不用全面禁运,只要把出口标准收得更紧点,就能让以色列的军工成本一下子飙升,产量也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内塔尼亚胡急着推“自主生产”的一个原因,他可不是突然想出来这么个方案,而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决定这么干。早些年,他也提过类似的想法,但哪像现在这般频频强调、公开表态。
9月底的联合国80周年大会,是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准备在大会上正式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还会推动“两国方案”的落实。而像中国这样早就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也在多次公开场合不断呼吁以色列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嘴上说得可是挺坚决的。
内塔尼亚胡的心思挺明白——趁着联合国大会还没召开,把整个加沙地区拿下来,算是“稳操胜券”了。你可以说承认巴勒斯坦国,可“地盘”早就由我控制了。这招看着挺合理,逻辑上也没毛病,可风险可是相当大的。一旦国际社会纷纷反对,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舆论上攻击不断,压力就会像山一样压过来。不光如此,国内的反应也在不断升温。
以色列军队里头的情况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了。有个叫“士兵为人质”的预备役组织,已经挺直了腰杆,公开宣布如果政府下令大规模攻占加沙,他们会拒绝听从。他们这么说,是觉得这属于“违法命令”,觉得以后可能会被追责。这种事情在以色列历史上算是少见的,军队里出现这样的“不服从”,说明士兵们的心始终有些动摇,军心也开始有点不稳了。
参谋长扎米尔在内阁会议上也表达了反对意见,他直接告诉内塔尼亚胡,要彻底占领加沙的话,军队得管上百万的平民,代价实在太高,军队不是扛得住的。
他还说,现在卡塔尔和埃及在努力调解,想促成停火,救出那些被扣押的人质。不过内塔尼亚胡对此完全不理会,甚至还下令对卡塔尔进行空袭——这个正在调解人道问题的平台。
这次空袭彻底打破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那点微妙的平衡。美国虽然还在嘴上支持以色列,但面对这个问题,也变得有点“装聋作哑”。特朗普虽然嘴上说挺以色列,但对空袭卡塔尔这事,他也表达了“不满”。这事儿说明,以色列和美国的盟友关系,也在慢慢出现点裂缝。
更让人觉得不靠谱的是,内塔尼亚胡的儿子居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骂参谋长扎米尔,说他“叛国”。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爸爸,却对这事儿选择了不搭理。这下子,军方和政权之间的裂痕就这么彻底显露出来了。
这会儿,以色列国内有三分之二的民众最关心的事儿,就是人质的问题。他们都盼着通过谈判把亲人早点弄回来,可政府却一再打断交流,搞得民心尽失。于是,很多人质家属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无能,要求停火,换掉领导。
政府的信誉正逐渐被战争吞没。加沙那边,人道危机愈发严峻,死亡人数已超过6万,饥荒蔓延,流离失所的人到处都是。联合国和不少西方国家不断提醒以色列得赶紧停手,可内塔尼亚胡却仍在加大力度,完全无视国际社会的底线。
他甚至直接点名中国和卡塔尔,指责他们在用人工智能、舆论操控这些“技术手段”来攻击以色列的形象,还说中国对西方舆论的影响力太大,是欧洲各国“反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反倒暴露了内塔尼亚胡对现实的应付无力。
内塔尼亚胡的思路挺直白:不是我出错了,是全世界都在针对我。他不肯认自己那些决策把以色列弄得四面楚歌,还试图把责任推给社交媒体、移民政策和外国资金。他不去反思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反倒只关心怎么维护自己的权位和选票。
到了2025年10月,内塔尼亚胡的总理任期也快到头了。面对国内左派势头越来越猛,他心里很清楚,这次就是自己“解决加沙问题”的绝佳机会。如果错过了,接下来的政府可能就不再站在极右翼那边,坚持一统加沙的路线也就难以继续了。
因此,他拼尽全力,就是要把那片地拿下来。可所有这些,都是以色列普通百姓自己在承担啊。年轻人被派到前线打仗,老百姓的生活开销节节升高,经济发展也停滞不前,国际上的形象一塌糊涂。这场战争的代价,归根到底,都是普通人背负的。
这位国家的总理,还在想着“超级斯巴达”的梦想,真是难以理解。谁也不清楚这场战争啥时候能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内塔尼亚胡已经没有退路了。几个月下来,以色列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从西方的宠儿变成了众矢之的。这一切,谁来担责才好呢?
内塔尼亚胡的硬着头皮,结果不但没带来安全,反倒让以色列变得前所未有的孤立。外面是封锁,里面反对声不断,老百姓也不买账,军队内部都动摇起来。在中国等国家呼吁和平和正义的时候,以色列的激进行径迟早会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