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日空军变化,日本调整基地,中国新机压制
发布日期:2025-08-19 12:04 点击次数:53
2016年,东方天空翻了一页。日本航空自卫队那些年头的自信,变成了今天的紧张。全国搜索“中国空军”“日本空军对比”,十有八九还是老段子:日本航空自卫队曾是亚洲装备最强、技术最新潮的力量,压着中国空军几十年,一到21世纪初,如果真有中日空战,日本胜算都被大伙默认为理所应当。但时间走到2016年,行情变了。现在日本航空自卫队立于东海,胜算剩下几分?
冷战那会,日本在亚太就是王者,不光装备优,还会炒作战力。网上翻F-15J资料,一堆“亚洲第一”“空自无敌”。美国媒体数来数去,F-15J是中国最怕的五件日本武器之一。一场台海危机,美日联动让人印象深刻。只要中国军队真动手,日本认定美国一定上场。那会儿猜冲绳被中国弹道导弹打击,美国绝对不会坐视。反击?美军直接空袭中国本土、导弹基地都不是不可能。对中国东线来说,日本方向是军力最强,南京军区一线最顶尖装备,芜湖空3师,苏式猛机典范,苏-27、苏-30轮番上阵,7团歼-7E,8团正换歼-10A。樟树14师也是歼-7E,衢州29师苏-30MKK。杭州、嘉兴、苏州28师是轰7A、强5D,崇明26师歼-8II,主要看着日本航空自卫队西南航空队。安庆、无锡空10师电子战、预警、轰炸啥都有。丹阳海航1师轰6M,义乌海航6、路桥海航4,歼-8、歼-7G、歼-10A、苏-30MK2,好家伙,一堆型号,数起来都嫌麻烦。最硬核是空3、空29、空18三师苏式重机,还有海航4师苏-30MK2、北海舰队海航2师轰炸机,海航5师的歼-8F,东海、九州都能跑。装备齐,三百来架苏式重型战斗机,不算歼-10A,场面大得很。
美军那头,冲绳基地只有24架F-15C/D,三泽24架F-16C/D,航母舰载机联队48架F/A-18E,数量对比明显,根本不是中国空军的对手。美军那会还怕中国用成百上千歼-7蜂拥冲阵,拖死美军预警机、雷达、战斗机,一波消耗后,苏-30MKK、苏-27、歼-10压阵,专挑只剩近程弹的美军打,干脆是“撒豆成兵”。美军编队每人只带几枚导弹,遇上一团歼-7都够喝一壶。前面耗光弹药,后面才是真正的对决。
日本自卫队理所当然要参与,美日安保条约、物资互换协议是底牌,航空自卫队直接和美军数据链打通,组织起联合作战。日本没海军舰载机,东海作战全靠航空自卫队,冲绳西南混成团第302飞行队一度F-4EJ,2009年全换成F-15J/DJ。九州筑城基地第8航空团,第304飞行队F-15J/DJ,第6飞行队F-2。再加上新田原基地的第5航空团F-4EJ,教导队F-15J/DJ,静冈滨松基地E-767预警,爱知小牧KC-767J加油机,关键时刻都得下场。日本主力预警机够多:E-767四架、E-2C十三架。中国那时只有空警2000四架、空警200四架,人家数量碾压。
21世纪初,日本主力是F-15J。波音宣传这玩意牛气冲天,空战无败绩。海湾战争、以色列多次实战,美日恨不得把F-15写进空气,三菱全套引进技术,200多架组装,雷达、电子战、抗干扰换成自产,航电系统也是日本味。主力部队散落在千岁、百里、小松、筑城、那霸,一线防空,阵势大。21世纪初,F-15J属于亚洲空战极限顶配。APG-63火控雷达,探测135千米,反复扫射,边追边看,下视都能玩,但多目标攻击不是强项,不配AM-120主动中距弹,中程用的是“麻雀”半主动弹。碰上中国苏-27SK,NOIIM雷达120千米,R-27弹就是狠,但苏-30MKK主打R-77主动中距弹,打起来两边雷达发现距离都差不多。苏-30MKK可以率先80-90千米发射R-77,数据链引导到终端,主动猎杀,一波加力脱离,日本只能被动挨打。F-15J用“麻雀”短一截,还得死死锁定目标,贴身照射,不能闪躲,一遇上R-73格斗弹,被锁死是常事,日本飞行员都心知肚明。
日本早就盯着升级,APG-63(V)1雷达和AAM-4主动弹急着试,但是技术短板,发动机不够,射程靠加大油箱,弹体偏重,末端机动又卡脖子。预算缺口,2002-2007年升级才八架,到2016年也不过四十多架能打新型主动弹,剩下一百五十多架只是零星捯饬,弹药还是传统货,飞机里以机械仪表为主,电气化进化慢,升级力度低。苏-30MKK其实主打强突,真拼制空权,单座苏-27反而机动性占优。不过中国歼-11B一出152雷达,探测距离150公里,六目标锁定,“霹雳12”中距弹80公里射程,杀伤力更高,真正超视距对决优势凸显。东海钓鱼岛为中心,中日基地基本都在400公里辐射范围内,温州356,福州385,冲绳那霸417。苏-27SK半径1500公里,F-15J/DJ则1100公里,空军机群都够长时间盘旋,无需特意找加油机,起飞就能压制制空圈。
两边拼机群,随时可以组团压制。日本家底还有F-4EJ七十来架,高空高速三代机,服役四十年了,J79老发动机,机动差,但是载油量大,作战半径还过千公里。百里和新田原基地部署,一手防首都圈,一手牵制九州海域。新AYK-1计算机加了F-16A/B的APG-66J雷达,探测80公里,用“麻雀”弹打歼-7、歼-8很有把握。原计划2013年退役,F-35到货一拖再拖,推到2016年还在服役。海自舰换装快,航空自卫队就显得寒酸。面对苏-27,F-4EJ基本没优势。
2016年,日本做了大调整。整个自卫队动起来,战斗飞行单位五个大挪动,六个主要基地改编制,空防重心直接扭向西南。304飞行队F-15J/DJ搬到那霸,8飞行队F-2A去筑城,305和301两个队互换,飞行教导群从新田原迁到小松,21飞行队返回松岛。筑城基地成了F-2A最大聚集地,空中反舰力量瞬间加强,主打中国海军远航。
F-2战机,血统上继承美国F-16,但不是空优型,而是地面支援和反舰主力。日本补空优做了不少航电升级,把APG-1有源相控阵雷达装上,宣传顶级,但噼里啪啦问题不少,探测距离短于设计,40千米不到,上线一堆虚影挂机,目标丢失,被吐槽漫天。改进之后还是小于一百公里,成为日本兵工产业槽点。真要空战,F-2不是主角,但数量跟不上,中国空军压着打,只能让F-2硬上。歼-10C真正成为主力,作战半径接近九百公里,东海巡逻很轻松,前线消息不断刷屏。
歼-10C数据最硬核的是雷达,国产有源相控阵,光电瞄准,静默发动攻击,雷达探测200公里,AAM-4B中距弹射程120公里,歼-10C“霹雳15”最大射程200公里以上。F-2隐身设计,反射力度减少,但日本更新慢,15架才装J/APG-2雷达,能发射新弹,剩下六十架F-2连“麻雀”都不能用,只剩近距弹,最大射程5公里,大离轴都做不到。技术上只有AAM-5达到全向攻击,数量少得可怜。歼-10C格斗弹射程能到20公里,技术进步碾压F-2,日本飞行员任务压力直线上升。
2016年以后,歼-20、歼-16陆续大批服役,中国主力装备在数量、质量上超过日本,单说歼-10C都能横扫F-15、F-2,天平不再是日本这边,日本空军自卫队技术、体系、装备严重滞后,十年没见新装备入列。高科技优势没能推进空军换代,超视距能力差,体系化远不如中国。舰队数量中国一个战区的飞机都能压住,日本火箭军面前没一点办法,制空权基本拿不到。没有制空权,日本舰队再强也难下海。只能被动采购F-35撑场子,和中国每年百架歼-20对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2016年之后,日本航空自卫队从希望走向了现实,装备、体系、速度全面被中国空军赶超。剩下的选择,是不断追赶还是选择认清局面。昔日的空自亚洲霸主地位,仅存于历史。中国空军成为区域新标准,日本以往的自信变成了今天的焦虑。东海、钓鱼岛,未来的天空,已经是中国空军的天下。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